1644年5月的一个清晨,北京的太和门下,朝臣们整齐地排列在两侧,满怀敬意地恭候皇上出现。就在这时,一个身材矮小、面容猥琐的身影孤零零地站在正中央,显得格外突兀,与周围的官员们格格不入。
原来,这一侧的官员是满洲的王公大臣,而另一侧则是投降的汉人。孙之獬,虽是汉人,却为了向摄政王多尔衮示忠心,特意前往理发店,将鬓角的头发剃得干干净净,同时让小伙计给自己扎了一根又黑又粗的辫子。他原以为,自己这么做能够得到满人青睐,却不料,这一举动成了满洲人眼中的笑柄。
早朝那天,孙之獬早早地来到太和门,等待开始。闲来无事,他不时摆弄自己脖后那根辫子,显得自信满满,甚至有些趾高气昂。就在这时,和硕礼亲王代善走了过来,他用余光瞥了一眼孙之獬那副做作的模样,冷哼一声,显然心中满是轻蔑。
展开剩余82%孙之獬见状,急忙凑过去,弯腰低头小心翼翼地道:“礼亲王吉祥。”然而,代善毫不客气地回应道:“你是汉人,应该站到汉人队伍里,为什么跑到我们满洲人的队伍里来?”这番话让孙之獬尴尬不已,他只能低头走向右侧的汉人队伍。
然而,刚想挤进去,范文程、洪承畴等人立刻将他推开,嘴里还不乏冷嘲热讽。尽管范文程、洪承畴他们也是投降的汉人,但他们从未剃发,且自幼教养严谨,心中深知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”的道理。而孙之獬却为了讨好满人,将自己鬓角的头发剃光,甚至扎起一根鞭子,这让他们自然心生厌恶。
洪承畴忍不住伸手拨了拨孙之獬的辫子,讥笑道:“孙大人今天真是俊俏,明明像个满人贵族,偏偏又往我们这些汉人中间挤,岂不是自贬身份?”
就这样,孙之獬被周围的人排挤得无地自容,只能默默地站在正中央,孤单无助。
那么,孙之獬为何如此急切地剃发、示忠于满清呢?他又是如何在朝堂之上,面对满清和投降的汉人官员群体的排挤,最终恢复自己的面子的呢?
孙之獬,原本是明朝天启年间的进士,年仅30多岁,意气风发的年纪。他才华横溢,年轻气盛,在家乡临淄县的乡亲们眼中,他只是一个爱抬杠、满口文言的书生,甚至连“之乎者也”也说得滔滔不绝。因为这种“书生气”,他常常成为乡亲们茶余饭后的笑柄。然而,孙之獬对于这些嘲笑并不在乎,反而常常回击: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。”
在1622年,31岁的孙之獬背负着仅有的几块散碎银子,从老家出发,前往北京城参加科考。这是他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机会。经过长途跋涉,孙之獬终于赶在开考前几天抵达了北京城。在六天的考试中,孙之獬将自己的才学展现得淋漓尽致,文理兼备,最终顺利通过,名列榜上。
结果公布时,孙之獬一时间如同中了头彩,挤过人群找到自己的名字时,他喜极而泣,激动地在街头狂奔,嘴里不断念叨:“以后我就是老爷了!”他终于迎来了自己多年来期待的时刻,一切的苦读和努力都得到了回报。
然而,孙之獬很快意识到,科举取得的功名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。进入官场后,他才发现,官场的深水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。朝廷内部分为两派:阉党和东林党。阉党以魏忠贤为首,控制了大部分的权力;而东林党则主张改革、批判时政,自然与阉党形成了激烈的对立。刚步入朝廷的孙之獬,并不懂得这些复杂的权力斗争,成为了两派斗争中的无关紧要的旁观者。
他刚得到一个翰林院庶吉士的职位,便迅速遭到了打压,因为他既不属于阉党,也没有东林党的背景。面对困境,孙之獬决定改变策略,主动示好。很快,他通过一封信和魏忠贤建立了联系,信中夹带着他攒下的家当,这让他暂时摆脱了困境,并获得了职务晋升。然而,命运无常,魏忠贤的权力在朱由检即位后迅速崩塌,孙之獬也因此被革职查办,成为了昔日权臣的弃子。
此后,孙之獬生活困窘,多年来一直在京城靠卖字画为生,偶尔与旧日同僚联系,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机会重新恢复自己的官职。然而,尽管他费尽心思,付出了不少代价,始终未能如愿。
1644年,清军入关,攻占了北京。原本心存一线希望的孙之獬终于感到彻底失望,明朝灭亡,他的官梦也随之破碎。然而,就在他准备回乡避难之时,多尔衮派人找到了他,邀请他再次进入紫禁城。孙之獬不知发生了什么,只觉得脖颈一凉,内心充满了疑虑和不安。
进入宫殿后,他看到坐在金龙宝座上的多尔衮,心中不禁一震,猛然意识到这是自己唯一的机会。多尔衮看着他,淡淡地问道:“孙先生,既然清军已经入关,正需要能人,你可愿为大清效力?”孙之獬心中一喜,急忙答应:“草民愿为朝廷鞠躬尽瘁。”此时,他心中已经完全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多尔衮身上。
不久后,孙之獬被任命为礼部右侍郎,职位从之前的翰林院检讨升迁为正三品。虽然他原本只有从七品的职位,但如今的转变让他倍感荣光,激动万分。
然而,孙之獬的心情并不完全平静。在回家的路上,他路过了一家理发店,看到里面的师傅正在熟练地操作着剃刀。清军入关后,多尔衮发布了剃发令,命令所有投降的汉人剃发,以示忠诚。
孙之獬知道,这一命令对于汉人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。而自己作为清朝的重要人物,决定毫不犹豫地支持这个政策,于是他大声喊道:“伙计,给我剃发,留个辫子!”他心想着,自己既然已经选择支持满清,就要完全融入其中。
翌日清晨,孙之獬披上了自己的官服,带着全新的发型前往朝堂,却未曾料到,满洲的王公大臣们并不认可他的表现,反而嘲笑他过于急功近利。尽管如此,孙之獬依旧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,再次投身于清朝的仕途。
这之后,孙之獬不仅在朝堂上积极表现,还主动向多尔衮提出建议,推行全国剃发令。尽管这一决定引发了各地的反抗,但他毫不动摇,甚至为此献出了自己的一部分利益。
发布于:天津市亿策略配资-股票炒股配资-股票上的杠杆-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