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5年重庆谈判惊心幕后,苏联威胁与上党战役,蒋介石为何最终放走毛泽东
“你说我这是不是放虎归山了?”1945年10月,延安的夜色刚落下来,蒋介石的官邸里一片沉默。他对副官长叹着气,眼里除了不甘还有掩不住的后悔。毛泽东在重庆待了43天,带着美国大使赫尔利的“国际担保”,顶着特务的明暗盘查,最后却安然无恙地乘飞机离开。这一幕,让蒋介石的肚子像揣着一只老鼠,“你看见没,他这是真敢来啊!”副官一时语塞,感觉主子的眉头比屋里的瓦还紧。可这背后,哪怕蒋早就动了杀心,甚至连关押地点都敲定了,却终究只能眼睁睁地送走心腹大患。
回溯到8月日本投降刚刚传来,老蒋马上算起了大账。他三封电报邀延安代表团赴渝,字里行间是“共商国是”的大义,但满腹心思是政治阳谋。他认准毛泽东不敢来,想着只要对方拒绝,舆论能立刻把“破坏和平”的帽子扣在共产党头上。结果毛泽东一句“即刻启程”,硬是拍案而起,带队稳稳降落九龙坡机场。这一刻,蒋介石在日记里的五个字“彼竟真敢来”,把他的震惊和后悔写到骨子里。那天林园官邸的灯火温柔,毛泽东却笑着说:“我来重庆,是谈和平,也是谈底气!”——这气得蒋介石当天夜里都睡不踏实。
谈判开始,桌上的推杯换盏下暗流涌动。蒋介石把毛泽东安排在自己卧室隔壁,却是监视不是招待。想挤压对方,让共产党松口,“你若不交军队和地方,恐怕走不出这扇门。”他命令戴笠、军统特务布满林园周边,说白了就是要让人感到“你的一言一行都在我掌握”。但毛泽东偏偏在会外频频会见各民主党派和名流,还不乏国民党元老出来夸他。蒋介石心里明白,棋局不像之前想的那么简单——本打算关人质、拖时间,没成想毛泽东成了舆论场上的“主人”。有一次,文胆陈布雷说:“毛先生胸襟实在佩服。”蒋介石一听,恨得在日记拍案写下:“厮竟猖獗至此!当拘捕审判!”从那时起,军统“十大罪状”、渣滓洞关押预案都悄悄铺开,重庆城一时间杀机浓重。
就在毛泽东一只脚踏进鬼门关时,重庆这盘棋突然生变。蒋介石收到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递来的信息,宋子文赶紧报告:“毛先生若有意外,苏联将暂时不撤军,甚至亲自代管东北。”蒋气得后背发凉,他知道苏联六十多万红军正牢牢握着东北命脉。那个时代,东北就是中国的心脏,斯大林的话实在重如千钧——不是战术,是战略威胁。蒋在日记痛苦写:“若扣毛,苏联必占东北,共军必全力反扑,国内乱局不可收拾。”让茶几上的酒都变得苦涩。这时候,他明白,再狠也得掂量后果:扣一个毛泽东,可能丢掉半壁江山,总不能拿全国去换一个赌局。
还没从苏联的“冰水”中缓过劲来,山西上党的炮火又搅动了一锅乱麻。上党战役爆发时,蒋介石其实心里一盘算:山西的阎锡山3.5万部队肯定能吃下共产党一大块“肉”,谈判桌上就能多几道筹码。可没料到,刘伯承、邓小平动手更猛,“你们打得越好,我在重庆就越安全。”毛泽东离开延安前的密令简直像一把刀锋,不仅顶住攻击,还全歼了阎锡山主力——连第19军军长史泽波都成了俘虏。这仗的消息传到重庆,蒋介石脸色彻底变了,再翻地图才发现,自己几十万主力还在西南接收日军,路毁得跟麻花一样,要调动至北方至少三个月以上。“全面开战,胜算仅三成,”他在日记里这样写。为了关毛泽东,冒三成的国运风险,他这个老赌徒也下不去手。那天例会上,做HR的闺蜜都说:“上党战役说明,八路军不是游击队,是真正能打仗的劲旅!”蒋介石只得苦笑,暗中改策略。
一南一北,一外一内,两个砝码死死压住了最后的决定。其实,蒋介石早就想明白毛泽东敢来重庆的底气——不是勇气,是背后有苏联撑腰,战场上的胜算也不低。谈判桌上客客气气,内心算盘谁都打明白:“你这一步棋,是要用千里之外的胜负来定。”于是他不再咆哮,开始实心实意地和谈,“还是尽快签个协议,让客人早些回家吧。”10月10日,《双十协定》签好,第二天毛泽东要赴延安。告别时,蒋介石假惺惺地给毛授勋:“这勋章怕有十斤重,压得肩疼。”毛主席随时还笑:“我在延安吃小米,吃得香。蒋先生多操心让四万万同胞都能吃饱饭罢。”那句声音在林园的楼梯口蒋介石听得清清楚楚,知道放走的不只是一个人,而是一场局势风向的翻转。
看完全局,蒋介石放毛泽东,根本不是心软,更不是高远眼光。他是政治算盘精打细算,掂量苏联战略和战场实际,最后认清不是“非不为也,实不能也!”毛泽东能安然回延安,是国际角力与军事胜负合力使然。1945年那43天的成败,实际上早已被东北红军与上党战役定了底色。到双十协定签署,重庆谈判却没能真正带来和平,后来全面内战仍如约而至。《红色印记》档案显示,1945年共产党正规军已达120万、民兵逾200万,而苏联驻军则在东北整整坚守到1946年。所有历史节点都在说明——真正决定中国命运的永远不是谈判桌上的几句客套,而是台下的实力与底牌。
亿策略配资-股票炒股配资-股票上的杠杆-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