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夏天,您有没有跟我一样,觉得身边那些烦人的蚊子好像真的少了不少?
过去一到晚上,耳朵边上老是嗡嗡作响,身上被叮得这里一个包、那里一个包,痒得人睡不好觉。
可今年,这种感觉确实淡了许多。
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是蚊子突然变少了,还是我们有什么地方做得不一样了?
其实,您有这样的感觉,那可不是错觉,也不是运气好,这背后有实实在在的原因。
根据北京市蚊监测点公布的数据,今年全市的蚊子密度,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.42%。
这个数字可不是随便说说的,它反映的是我们身边蚊子数量的一个真实变化。
这说明,我们北京在蚊虫防治这方面,确实下了大力气,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。
那么,这个效果是怎么来的呢?
要说起来,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。
北京市的有关部门,比如首都环境建设管理办和市爱卫办,他们联合起来,从很早就开始部署,有计划、有步骤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灭蚊蝇工作。
他们采取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策略,简单来说就是:“灭蚊关键在于清积水,灭蝇关键在于清垃圾、除臭味”。
这句话听着挺直接的,但里面包含了很深的道理和很多具体的行动。
蚊子这东西,它的生长离不开水。
从蚊卵到幼虫,再到蛹,这几个阶段,它们都必须生活在水里。
只有到了成蚊阶段,它们才飞出来叮人。
所以,想要从根本上减少蚊子,就得从“水”上下功夫,把它们繁殖的地方给清除掉。
这次灭蚊蝇工作的重点,放在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个地方。
比如说,我们住的小区,每天都要去的公园绿地,公共厕所,还有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垃圾处理环节。
这些地方,都是蚊蝇容易滋生的地方。
针对这些重点区域,工作人员加强了日常管理,增加了消杀的频次,还对各种设施进行了维护,确保灭蚊蝇工作能够真正起到作用。
您可能已经注意到,我们小区的物业公司,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。
他们会定期在垃圾堆放点、小区的绿地、电梯间、甚至是一些比较潮湿的地下室进行消杀。
这些地方过去可能比较容易被忽视,但现在都成了重点。
而且,大家可能还发现,小区里的垃圾桶,尤其是厨余垃圾桶,比以前更干净了。
以前可能时不时就会看到垃圾满出来,或者有异味,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了专门的治理。
垃圾清运更及时了,避免了垃圾堆积。
有的桶站投放区域,还特意铺设了地垫,让整个环境看起来更干净整洁。
在垃圾投放高峰时段结束后,厨余垃圾桶的盖子会及时盖好,消杀的次数也增加了。
这些看起来很细小的工作,其实都直接影响着我们身边蚊子的数量。
您想想看,蚊子没了积水和脏乱的环境,自然就少了。
这体现了我们城市管理上的精细化和对老百姓生活环境的重视。
除了政府和物业的努力,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,也得知道我们面对的“敌人”到底是谁。
北京的蚊子种类不少,但最常见的,主要是下面这几种:
第一种是淡色库蚊。
这种蚊子个头比较小,颜色也比较淡。
它们最喜欢在脏水里繁殖,比如污水沟、下水道这些地方。
它们是典型的“夜猫子”,主要在晚上出来活动。
在北京,它们的幼虫通常在5月份出现,到了7、8月份,成蚊的数量会达到高峰。
这种蚊子还有一个特点,它们特别能“过冬”。
冬天的时候,它们会躲到地下室、地下车库、花房、防空洞这些比较暖和的地方冬眠,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一暖和,它们就能直接飞出来叮人吸血了。
所以,有时候你在冬天去地下室,如果被蚊子叮了,多半就是这种淡色库蚊。
它们虽然不是主要的疾病传播者,但它们嗡嗡的声音和叮咬带来的瘙痒,确实很让人心烦。
第二种是白纹伊蚊,大家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——“花蚊子”。
因为它身上有明显的黑白条纹,就像穿了件“斑马服”,所以得名。
这种蚊子可不像淡色库蚊那样只在晚上出来,它们白天也一样会叮人。
它们繁殖的地方也比较特殊,不喜欢大片脏水,反而喜欢在小型积水容器里安家,比如花盆底下积的水、废弃的轮胎里存的水、水桶里没倒掉的水等等。
所以,如果你家阳台上的花盆托盘有积水,或者小区里有废弃的容器,就得特别注意了。
它们叮人的高峰期一般是上午的6点到8点,还有下午的5点到7点,特别是下午,叮得人更厉害。
如果你白天在户外活动,或者在公园里散步时被叮了,那很可能就是这位“花蚊子”干的。
这种蚊子在某些地区是传播登革热等疾病的,虽然北京的风险不高,但还是要防范。
第三种是中华按蚊。
这种蚊子体型比较大,翅膀上还有一些明显的斑点。
它们也是在夜间活动为主,但它们喜欢的繁殖地是水田、沼泽这些比较大片的潮湿环境。
所以,如果在郊区或者有大片农田的地方,这种蚊子会比较常见。
它们出来吸血的高峰期是在日落后的一两个小时。
在北京地区,中华按蚊的数量高峰一般出现在6月到7月。
它们也是疟疾的传播媒介,不过现在疟疾在我国已经非常少见了,但在防蚊方面,我们还是不能忽视它们。
了解了这些蚊子的特点,我们普通老百姓该怎么做,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,减少蚊虫叮咬呢?
首先,最关键的就是要积极清除蚊虫滋生的积水。
前面也说了,蚊子离不开水。
所以,我们得把家里家外的积水都清理干净。
比如,家里养的水生植物,像富贵竹、水培绿萝,它们的瓶子里的水要坚持每周换一次,换水的时候,把瓶子内壁也好好洗一洗,把可能附着的蚊卵刷掉。
房前屋后那些不常用的盆盆罐罐,如果里面有积水,要么把水倒掉,要么就倒扣着放,不让它们再积水。
空调的接水盘、冰箱背后的接水盒,也要定期清理。
只要没有积水,蚊子就没法产卵,也就从源头上把蚊子给控制住了。
其次,要做好蚊虫的综合防制工作。
最简单的,就是检查和修缮家里的纱窗、纱门。
它们可是防止蚊子进入家里的第一道屏障。
如果纱窗有破洞,或者纱门关不严,蚊子就很容易飞进来了。
家里最好能挂上蚊帐,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,蚊帐是既安全又环保的防蚊利器。
平时家里还可以用灭蚊灯、电蚊蝇拍这些物理工具来消灭蚊子,看到就拍,既锻炼了身体,又解决了问题。
如果需要用到化学方法,比如液体蚊香、气雾剂之类的,一定要看清楚说明书,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。
比如,点蚊香或用电蚊香的时候,最好提前一两个小时使用,然后开窗通风,人不要长时间呆在密闭的蚊香环境里。
喷气雾剂的时候,要避开食物和餐具,喷完后人暂时离开房间,过段时间再进去。
这些产品用对了才能发挥作用,用错了反而可能对身体不好。
第三,外出的时候要做好防蚊准备。
特别是夏天喜欢去公园、郊区或者绿化比较好的地方玩的朋友。
出门尽量穿浅色的衣服,因为蚊子对深色的衣服更感兴趣。
最好是穿长袖长裤,把大部分皮肤都遮盖起来,这样蚊子就没地方下嘴了。
另外,可以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一些驱蚊剂或者含有有效驱蚊成分(比如避蚊胺、驱蚊酯)的驱蚊花露水。
这些产品能让蚊子闻到味道就不想靠近,就像给自己穿上了一层“隐形防护服”。
最后,万一不小心被蚊子叮了,也要正确应对。
叮咬以后,最忌讳的就是反复抓挠。
你越抓,皮肤越痒,还可能把皮肤抓破,引起感染。
通常情况下,蚊子叮咬后的痒感,过个十几分钟就会明显减轻。
如果实在痒得受不了,可以用肥皂水或者盐水清洗一下叮咬的地方,这两种东西都有一定的止痒效果。
也可以用一些家里常备的止痒药膏,比如复方炉甘石洗剂,它们能帮助缓解瘙痒和红肿。
总而言之,今年夏天我们之所以觉得蚊子少了一些,不是因为蚊子突然消失了,而是我们整个城市从上到下,从政府部门到社区物业,再到我们每一个普通老百姓,大家一起努力,共同打赢了这场“蚊子保卫战”。
这充分说明,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,科学应对,很多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,都能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全民参与来有效解决。
亿策略配资-股票炒股配资-股票上的杠杆-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